10月8日,有网友发布视频称,疑似有摄像头正对着四川万源市纪委监委驻文体旅局纪检监察组设置的告发箱,引发不少网友重视,被质疑监控下的告发箱“谁还敢告发”。
对此,万源市纪委监委驻文体旅局纪检监察组作业人员称,涉事摄像头是后院住户为防止车辆剐蹭找不到肇事人而设,且先设置告发箱,后才有摄像头;而万源市文体旅局作业人员供认,涉事摄像头系该单位装置,理由是确保作业人员安全和防止车辆剐蹭,“先装的摄像头,后才有告发箱”。
是先装的摄像头,仍是后设的告发箱,搞监督的和被监督的,说法各不相谋。从各自的逻辑上来说,都想把职责推在对方身上,撇清自己的不良动机嫌疑。但不论片面上有意仍是无意,客观上都会起到“谁还敢告发”的寒蝉效应。摄像头的震慑之下,告发箱沦为为难的铺排,这种结果谁都撇不清。
这种“为难”,搞监督的和被监督的,出来进去的,不可能看不到,也不可能想不到。但为什么却没有人觉得这是一种“为难”,并进行必定的纠正呢?
其实,告发箱、摄像头谁设置在前、谁设置在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两者不能那么“偶然”地“在一起”。这种“在一起”外人看起来都有“瓜田李下”的为难,当事两边却能“风平浪静”地视而不见,这显然有一种高度符合的心灵“默契”,谁也不说破,谁也不打破,你好我好大家好。假如不是发视频的网友,成了拆穿“皇帝的新装”的那个孩子,这种“默契”恐怕还会继续下去。
揭露设置告发箱,是纪检监察作业的一项“规定动作”,也是听取群众意见主张的重要途径。
纪检监察作业能否“刮骨疗毒”、落地有声,搜集民意、承受告发就不能搞方式、走过场。四川万源这种将摄像头盯着告发箱的行为,不论是有意仍是无意,事实上现已把承受告发变成了走过场的。不管再怎样辩解,都洗不脱当地有关部门的作业作风有多唐塞、对待纪检监察作业有多马虎。
正对着摄像头的告发箱的存在,无疑是一封响当当的告发信,让大众看出了当地有关部门的作业作风和作业态度,有关部门应该仔细“读读”这封告发信,给他们好好说道说道。
依据媒体最新报导,当地作业人员现已采纳必定的办法,将告发信箱从本来的方位撤除,从头挑选了一个适宜的方位做悬挂,防止再次对着监控摄像头。但此刻的“亡羊补牢”,也难免让人嘀咕:有形的摄像头去了,无形的“摄像头”,能去得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