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在天津落幕的第二届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技能大赛中,6月以全专业第一的优异成绩毕业于上海工艺美院动漫设计专业的胡沛然力压群雄,获得3D数字游戏艺术项目冠军,不仅为母校在世赛项目上实现了零
擅长3D数字游戏艺术设计的胡沛然身上的荣誉很多,获得过“上海市技术能手”和“全国技术能手”称号。她说:“任何人的成功都不是偶然的。浓厚的兴趣、坚定的目标、不懈的努力是成功的三宝。有了它们,再苦再累的过程都觉得乐在其中。我相信每一个坚持不懈付出努力追寻梦想的人都有机会创造奇迹。”
2002年出生的胡沛然从小对动漫设计充满了浓厚兴趣,家里的墙上桌上到处都是她的涂鸦。儿时的作品充满了稚嫩的童趣。然而,在上大学之前,她并未接触过任何专业训练。这使得她的专业基础比较薄弱,但另一方面却完美地保留了她对动漫设计的初心,不带任何的功利色彩,恣意地驰骋在动漫设计的艺术海洋中。
胡沛然不喜空谈兴趣和梦想。她将大的梦想分解成一个个小目标锁定心中。在刚进入大学的时候,周围的环境使得胡沛然深刻地感受到自己在专业基础上的薄弱。但是她并没有气馁,除了在学校长期接受3D数字游戏艺术设计训练外,她还寻找了许多其他的学习途径,把省吃俭用下来的钱全部用在专业书籍、设备和培训费用上面。比如去更高水平的大学旁听素描和色彩课程,在网上报名原画培训班,向企业精英学习最新的软件使用方法。
从大一开始,她就主动开始接触世界技能大赛3D数字游戏艺术项目。3D数字游戏艺术项目并非如同名字中的游戏一般轻松有趣。相反,这是一项门槛极高,并需要长时间维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的项目。选手需要在三天近22小时的比赛中,运用十种以上的行业软件,完成原画概念设计、建模雕刻、UV分展、材质绘制、骨骼绑定、动画制作以及引擎渲染等一系列操作,最终输出多项成品。在此过程中,选手还需要严格按照行业标准,对设计的基本要求、命名规则、材质细节等方方面面进行处理。
在练习过程中,她找到了学习的乐趣。每学会一个软件,每完成一幅画,每做完一个作品,都得到了极大的成就感。在上海市教练团队的带领下,她攻克一个又一个的难题,同时对设计与美术的理解也慢慢变得深刻。逐渐,她已不再满足于课堂中能学到的知识,开始自己探索。指导教练老师们也对她进行了全方位的帮助,尤其是在美术风格和技术细节上,更是经常一同探讨。
有一年暑假在教练团队安排的培训基地学习,那里离家和学校都很远,只能住在附近的小酒店,由于练习得太晚,晚上回酒店的路上有时一个人影都没有,为客服走夜路的恐惧,她就一边走路一边给家人或朋友打电话,直到进入酒店房间为止。
当同学们结伴游玩时,当寒暑假校园空空时,只有胡沛然屏蔽了一切诱惑,依然在基地里在训练基地刻苦训练,执着地追寻着儿时的梦想——在3D数字游戏设计领域追求卓越。
她逐渐在各位备选选手中脱颖而出,从校内选拔赛开始一路逐渐成长,技术与风格也慢慢变得成熟稳定,终于在上海市选拔赛中力压群雄,作为上海市代表前往天津出征第二届中国职业技能大赛。
胡沛然和记者说,选手们收到题目非常随机,不仅考验绘画功底,平时也需要有很强的知识储备量。为了更好的提高自己的审美,她几乎每周都会去参观各种展览,把每幅喜欢的作品记录下来,放松的时候也不断汲取各种灵感。“这要得益于上海有很好的文化资源,可以参观世界各地的著名展览。”
教练和家人都希望胡沛然在天津国赛中取得佳绩,但参赛选手强手如云,摘金夺银谈何容易?胡沛然总结说,自己之所以能夺冠,在于自己有好一个好心态,从不在意一时一地的得失。“因为几乎在每一次重要的比赛中,都可能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比如设备故障导致部分比赛成果丢失,面对这样的一种情况,我会冷静克制地尽快摆脱不良情绪的干扰,专注地完成剩余的比赛任务。在参赛的过程中我提升了自我调节的能力。一旦我感到紧张和焦虑,会把焦虑的事写下来,分析是什么原因产生焦虑,有何解决方案。”
通过比赛,她也学会了抓大放小。“比如我比赛过程中发现来不及了。一旦有空子出现,我会计算填空要多少时间,如果很短的话,马上填补;如果时间非常长的话,我会判断其重要性。给每段时间做好合理规划。还有在赛场上不能钻牛角尖。如果想要将某一个细节刻画得很完美,就要消耗大量的时间。”
谈及未来的规划,胡沛然表示,希望学有所成之后,继续深耕3D数字游戏艺术领域,在不断的提高自身水平的同时,希望像那些培养自己的老师和教练一样,培养职业教育方面的人才,为推动中国3D数字游戏艺术设计的创新和蒸蒸日上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