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近期在上海拉开序幕。大会首次设置“迈向通用AI”主题展区,集中展出30余款大模型;10多家芯片企业展示10多款芯片,人工智能算力底座持续深化。当前,慢慢的变多的共识认为,第四次产业革命正在到来,这次革命的标志就是人工智能。在数据、算法和算力三大核心要素的相互支撑与作用下,人工智能持续不断的发展并向各行各业广泛渗透,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深刻影响经济社会产业发展。
从供给侧看,随着数据成为新的生产要素、算法成为新的生产工具、算力成为新的生产力,人工智能带动催生了一批新产业、新产品、新工艺。比如,数据生产、算法与软件开发、各类专用智能芯片、存储器等产业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智能产品、智能机器人等广泛应用。同时,人工智能也将加速推动制造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降本增效。比如,利用智能机器人实现部分劳动力替代,使生产的全部过程向“智能决策+全自动化生产”的模式转变,借助深度学习模拟仿真技术合理规划采购、物料、物流等,推动生产管理智能化,有效解决劳动力成本提升、环境资源约束压力等问题。
从需求侧看,“人工智能+”正在不断创造新的应用场景,引领新的消费需求。通过加入人机感知、知识交互、情感陪伴等功能,人工智能为医疗、教育、办公、建筑、家居、网络安全、金融、交通、娱乐等传统行业创造全新的价值,开辟了新的消费市场。
前一段时间,以ChatGPT为代表的通用型认知智能技术使AI发展实现了巨大跃迁,加大了对各行各业的赋能。我国也应抢抓AI发展机遇,更充分发挥其对产业的赋能作用。
目前,在数据、算法和算力三大要素中,我国拥有海量数据,但数据质量及综合应用仍有不足;算法上也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底层框架搭建仍需发力;算力基础设施加速建设,算力规模已居世界第二,但芯片领域“卡脖子”仍掣肘我国算力的进一步发展。比如,做成GPT大模型至少需要1万张A100 GPU芯片,芯片是否足够将直接影响大模型训练进展。算法基于算力发挥作用,只有释放算力,算法才能进一步优化,数据也能更尽其用。
可见,我国AI发展既面临重大机遇,也遭遇不小的挑战。对此,必须坚持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加快补短板、锻长板、建生态,加快掌握我国人工智能技术和产业发展的主动权,不断促进人工智能赋能高质量发展。
在技术层面,开展产学研紧密合作,加快人工智能国产软硬件技术底座自主研发,突破一批人工智能产业化关键核心技术,开发RISC-V生态共性基础技术,打造国产化的存储、算力、操作系统等基础软硬件平台,构建全球化开源芯片发展生态。
在应用层面,加快培育推广一批影响面大、带动性强、示范效应突出的应用场景。以应用为牵引、以领军企业为龙头,以更高水平的协同创新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数据、算力、算法等有序流通、高效共享,促进人工智能在各行各业走深向实。
在政策层面,加快完善人工智能发展标准规范和监管制度。从技术、资金、平台、监管、应用等多方面构建完整的标准体系,制定统一规范,确保人工智能技术和产业发展可靠、可信、可控。还要创新包容审慎监管制度,针对人工智能创新链的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不同特点,设定不同的监管和评估标准,兼顾效率与安全。(文皓)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坚持以习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习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逐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化的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