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为奥运作贡献


  春节前夕,记者有幸在国家大剧院举行的专场演出会上结识了几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的院士。在这奥运之年里,为奥运举办工作作出了许多贡献的院士们, 他们对奥运的期盼之情溢于言表,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院士。

  张钟华:北京市民和政府齐心努力把这届奥运会搞好,迎接奥运的气氛浓厚,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还有大家都在为奥运作贡献,比如:有些年轻人踊跃去做义工、大家主动学习英语等,这对民族素质的提高很有帮助!

  记者:您所在的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在这次奥运会的筹办过程中负责什么工作呢?

  张钟华:我们主要负责奥运的灯光在什么亮度最合适、长度准不准确、时间准不准等。比如,我们接到关于科技奥运的一个项目:如果奥运场所观众非常多,打手机的人也会多,通讯渠道就会阻塞,这就涉及到信号强度的问题;转播车如果靠得太近,信号就会受到干扰,这样就会影响到转播的效果。这样一些问题原先大家意识不到,后来我们意识到了,国家也提出来了,我们现在已经解决了这样的一个问题。总的来说,我们是解决奥运会场中的一个“准”字:运动员比赛时,运动场上的灯光强度、亮度多少为宜?灯光强度要使运动员感到舒适,不会给人疲劳感。

  徐如人:我认为提出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绿色奥运并重,这是一个创举。绿色奥运是为保护环境;科技是硬件,科技奥运是为人文奥运、绿色奥运提供保障的。科学家、科技工作人员要很好地认识体育运动中的科技内容,借奥运的东风,在运动体育中寻找发展高科技的课题。我认为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种原因是直接的,比如运动员的体能训练,这就需要应用到运动医学,再比如运动员的服装、奥运会的器械、奥运场馆的建设等等,都是需要高科技的。要抓住奥运会这样一个契机来发展高技术。另一方面是间接的,比如交通、气象、奥运场馆的管理等,这都会促进生物科学技术、信息科技、材料能源科技的发展。总之,我们肯定要通过奥运与科技的结合,达到奥运与科技双赢的目的。

  刘人怀:感受最强烈的是奥运会第一次在中国举办。奥运会是世界性的大型公众活动,这样的活动从来没在中国举办过。过去中国贫穷落后,奥运会是不会在中国举行的。而2008年奥运会能在中国举办,这说明中国现在已经站起来了,我们富强了。我们为国家、为民族的振兴而骄傲。

  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运动员最辛苦。他们要为中国争光啊!奥运会在我国举行,我们的运动员得争气,他们的压力很大,运动员很辛苦。运动员是我们的骄傲。新中国成立以前,我们没一个运动员进入奥运决赛。我国第一个参加奥运会决赛的运动员来自我们暨南大学,现在我们的奥运冠军多了,包括我们暨南大学也有奥运冠军。我们的运动员得为国家争气。我们的国家强大了,运动员的能力水平也在不断提升。

  记者:谢克昌院士,您在我国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筹办工作中有哪些感受?

  谢克昌:奥运带来的变化太大了。我们为奥运会的举办准备得很充分。比如水立方、鸟巢等奥运会的主建筑,很美。奥运会能在中国举办,我们很高兴。每一位中国人都感到很自豪。

  我的研究领域是煤化工、能源与环境,我希望北京举办奥运会时能有一个很好的环境。因为现在国际上认为我们的环境污染、环境恶化很严重。我们正在作出巨大的努力来扭转这个局面。我们目前的很多工作都是围绕奥运在进行的,我也相信在今年的8月8号奥运会开幕之日,北京的环境会更好。我对绿色奥运、科技奥运深有体会, 我在山西工作,山西是我国煤炭生产基地,为了奥运,我们山西也作了很大的贡献, 我们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北京环境的污染,为北京能有一个更好的环境作出了最大努力。

  谢克昌:我现在主要的研究方向是煤的高效利用和循环经济,减少煤炭的污染。煤炭是我们的祖国的主要能源,减少煤炭的污染还需要做很多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