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光伏产业的企业――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日前宣布进入破产重整。这似乎传递了一个信号,在欧美国家反倾销、反补贴贸易政策下,作为大部分国家非常大光伏产品加工与制造国家,由于海外市场萎缩,以及标志性企业破产,其行业整体发展落入低谷。从外部需求增加,光伏企业迅速膨胀,形成世界非常大光伏加工与制造产能;又从外部需求减少,光伏企业竞相杀价,恶性竞争,以至于纷纷破产,这种“过山车式”的发展过程说明了什么样的问题?换来哪些教训?今后能否摆脱“双反”挤压?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对此进行了深入采访。光伏产能过剩洗牌在所难免中国光伏产业联盟提供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光伏组件价格从2011年的每瓦1.4美元下降至目前的0.7美元,与此同时,大部分国家太阳能光伏总产能大于实际需求量1.5至2倍。中国光伏产业联盟秘书长王勃华指出,2011年统计的企业数为262家,2012年已经降至112家。“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超过一半的企业退出了光伏行业,即便如此,2012年我国建成的光伏组件产能达4500万千瓦,是2009年的700%。”江苏中能硅业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吕锦标表示,中国光伏产品在低端环节严重超过标准,企业之间竞相杀价。“特别是2012年,一些企业在亏损状态下仍大量出口,形成恶性竞争。”据分析,美国2012年11月对中国晶体硅光伏电池片等产品征收18.32%至249.96%的反倾销税,以及介于14.78%至15.97%的反补贴税。“今年1季度,中国加工制造的光伏电池片基本退出了美国市场。”中科院院士褚君浩表示,欧美国家的贸易壁垒固然是一个主要的因素,但中国光伏企业的结构性产能过剩,以及竞相杀价、恶性竞争等问题,恐怕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据了解,中国有100多个城市建设了光伏产业基地,但九成以上产品依赖全部市场,国内需求不足3%。2012年,欧美国家“双反”政策一经启动,我国光伏企业的英利、尚德、天合、阿特斯等没有一家赢利。打破成本局限方能起死回生在全部市场上,由于贸易壁垒,我国的光伏产品出口困难;而在国内市场,由于成本比较高,光伏产品同样面临需求不足问题。分析人士指出,我国的光伏产品发电成本大约为每度电1元金额,与煤电或水电等能源产品相比,成本尚不具备竞争优势。但是,从长远发展来看,随着煤炭、石油等资源的日趋减少,太阳能的利用率会慢慢的高。因此,作为一个能源消费大国,发展太阳能产业可谓不容忽视。中国光伏产业联盟秘书处王世江博士介绍,未来十年内,光伏产业如能保持发展势头,其发电成本与火电基本持平的可能性很大。毕竟,火电燃料价格与环境的成本,从长久来看是上涨的趋势。2012年12月1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认为,光伏产业是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发展光伏产业对调整能源结构、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变革等具备极其重大意义。会议要求,加快产业体系调整和技术进步,规范产业高质量发展秩序,积较开拓国内光伏应用市场,着力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鼓励单位、社区和家庭安装、使用光伏发电系统等。不久前,江苏中能公司以硅烷流化床法制取多晶硅项目取得进展,其高纯度产品填补了空白区域,可以使成本下降约50%。江苏聚能硅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顾越强表示,2012年对聚能(卢森堡)有限公司进行了增资,并在意大利、希腊等国投入资金建设光伏电站项目,其中希腊光伏电站可总计获得每千瓦时电0.36欧元的补贴,合同期限为25年。分散投入资金风险启动消费需求“光伏发电是未来能源问题的重要解决方案之一,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王勃华认为,我国如何在“走出去”同时,逐步扩大内需市场,是发展这一产业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由于发电成本比较高,光伏产业还处在‘引导扶植期’,需要多方面分担成本:一是依靠有关部门方面的补贴,二是银行或保险公司的长期介入,三是光伏企业自身的进步。”王世江如是说。国家能源局新能源与可更新能源司司长王骏介绍,以德国分布式屋顶光伏电站为例,如今已简便到“填表安装”的地步,居民只需到规划部门填一张申请表,银行就会当地考验查证屋顶面积、光照条件等,以此确定贷款发放。随后,安装公司将会上门安装屋顶光伏电站。[详情]
本网中文域名:玻璃网.中国本站网络实名:中玻网-中国专业的玻璃行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