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与之伴随的却是口腔诊疗行业乱象丛生,过度治疗、价格欺诈、虚假宣传等问题层出不穷,让患者的健康没少遭罪,让我们消费者的钱包没少变瘪。
最近央视新闻曝光了一则诊所内的秘密视频,一时间各路受害者纷纷吐槽自己的遭遇。
这位65岁的王女士因为吃坚果时不小心硌到了牙齿,她跑了好几家口腔诊所,想看看如何正确地处理这个问题。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同一颗牙齿居然被两家诊所给出了完全不同的检查结果和收费。
有的诊所建议仅修补坏掉的牙齿,费用不到300元;而有的诊所则建议将健康的牙冠也拆掉重做,甚至进行根管治疗,费用高达5000多元。
以王女士的案例为例,第一家诊所不仅建议补上坏牙,还建议将毫无不适感的立体牙冠拆掉重做,并修补其他牙齿,费用4000元起步。
第二家诊所建议把牙齿表面磨薄,再套个保护罩,最起码三千多起步,甚至还说技术越复杂,收费自然就高了。
第三家诊所的院长更是“诊断”出王女士有两颗坏牙,有必要进行根管治疗和牙冠修复,费用高达5000多元,甚至劝说王女士“花5000块钱,牙能用一辈子,值!”。
这些诊所的诊断和报价差异巨大,令人难以置信,过分治疗不仅给患者添麻烦,关键花钱又多,甚至还会伤到牙齿健康。
价格欺诈更是让患者的钱包“大出血”,一些诊所利用患者对医疗知识的匮乏,随意抬高价格从中牟取暴利。
一些诊所只顾眼前利益,不管病人的健康;还有一些诊所为吸引患者,不惜采用低价策略,但在后续治疗中却通过过度治疗和隐性收费来弥补损失。
那么,这些诊所是如何让患者相信他们的“专业”诊断的呢?除了夸大病情、制造恐慌之外,他们还有更隐秘的手段——虚假资质和宣传。
央视潜心调查发现,不少诊所都自称医生阵容强大,医生们拥有各式各样的职称和证书,但是这些听起来很厉害的名头下面,其实藏着让人大吃一惊的秘密。
当记者通过中华口腔医学会网站发现,即使使用虚假的身份信息,只需缴纳300元会费,即可成为三年普通会员,证书也能自行下载打印。
更让人忧虑的是,有的诊所竟然编造医生的资历,假造与某些机构的合作伙伴关系,以此来招揽病人。
他们将一些根本不出诊的医生列为专家,或者声称与知名医院有合作伙伴关系,以此来提升诊所的信誉度。
假冒的资质和夸大的宣传,不仅让病人的健康和钱袋子受影响,还把整个行业的信誉给毁了。
倘若患者连医生的资质都无法确定,又如何放心地将自己的健康托付给他们呢?过度诊疗、乱收费、冒牌货宣传等诸多行业乱想,简直让人头疼。
口腔诊疗行业的乱象并非一日之寒,其背后有着复杂的成因,除了部分医生的道德缺失之外,市场扩张与监管缺失、行业自律的缺乏也是重要的推手。
最近几年,大家逐渐重视口腔健康,口腔治疗领域迎来了迅速发展,诊所数量激增,市场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
但这种快速扩张的市场并未伴随着监管的同步加强,反而留下了一些“灰色地带”,为一些不法诊所提供了可乘之机。
目前,我国口腔诊疗机构数量已达到惊人的规模,但监督管理力度却相对薄弱,对诊所资质的审核、对医生执业资格的审查、对医疗广告的监管等方面都存在不足。
一些诊所为了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不惜铤而走险,采用各种不正当手段吸引患者,甚至无视法律和法规,进行虚假宣传和价格欺诈。
监管的缺失,使得一些不法诊所得以逍遥法外,继续损害患者的利益,一时间不仅扰乱了市场,对行业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除了外部监管的缺失,行业内部的自律也同样重要,一个没有自制力的行业,就像一个脱缰的野马,早晚都要失去控制!
在市场经济中,有些牙医诊所只顾着赚钱,把赚钱看得比患者健康还重要,忘掉了医生救死扶伤的本分。
他们不再专注于提升医疗技术和服务的品质,而是将精力放在如何吸引患者、提高单次治疗收入上。
一些医生在接受短期培训后便匆忙上岗,缺乏扎实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他们更擅长的是营销包装和推销高价治疗方案,而不是为患者提供真正合适的治疗方案。
此外一些口腔机构以逐利为本,使用低质量的材料,或者将简单的治疗复杂化,以此来提高收费。
口腔诊疗行业的乱象,最终受害的是患者,他们不光要负担沉重的医疗开支,还需应对因信息不对等造成的困惑和紧张。
种植牙、牙冠修复等口腔治疗项目价格高昂,动辄上万元,而大部分项目并未纳入医保报销范围,这对一般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经济压力。
尤其是一些老年患者,往往面临多种口腔问题,即使需要马上治疗,但奈何钱袋子不允许,只能望“牙”兴叹。
高昂的治疗费用,也让一些患者不得不放弃治疗,或者选择价格更低的非正规诊所,这无疑增加了治疗风险,甚至有可能导致病情加重。
他们往往是医学领域的小白,根本不知道哪个才是最佳选择,也不太能判断诊所的广告是不是真的。
一些患者为了尽最大可能避免被骗,只能选择“货比三家”,但即使咨询了多家诊所,也可能得到不同的诊断和报价,这让他们更加迷茫和焦虑。
面对如此乱象,我们该怎么样应对?怎么样才可以让患者不再为看牙而烦恼,怎么样才可以让口腔诊疗行业回归正轨?
监管部门应加大对口腔诊疗行业的监督管理力度,严格审核诊所和医生的资质,对虚假宣传、价格欺诈等违反相关规定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并建立完整的举报机制,鼓励公众监督。
此外口腔诊所应把更多治疗项目加进医保报销,能有实际效果的减少患者的经济压力,这不但可以惠及更多患者,也能促进口腔诊疗行业的规范化发展。
行业协会和医疗机构应加强行业自律,建立更高的职业道德标准,引导医生以患者利益为核心,提供诚信、专业的医疗服务。
重视医生们的进修和学习,提高他们医术和服务的质量,只有行业自律得到提升,才能重塑患者对口腔诊疗的信任。
除了以上措施,患者自身也需要提高警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选诊所要货比三家,还要提前询问清楚治疗方案和收费标准,千万别被人骗了。
羊城派:2024年12月9日,《给钱就能当会员,谁在为口腔治疗机构乱象背书?|时评 央广网》
央广网:2024年12月8日,《每周质量报告丨过度治疗、虚假宣传……当心掉入口腔医疗消费陷阱》
湖南日报:2024年12月10日,《每周质量报告丨看颗牙8家诊所给出4种方案 央视曝光口腔医疗机构乱象》
这就是人间不公!731部队细菌战犯逃回日本后,很多人在医院、学校等公立机构担任要职
731部队是日本军国主义者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下令组建的细菌战秘密部队之一。1931年到1945年期间,731部队进行骇人听闻的人体实验和细菌战等,在中国犯下滔天罪行。数千名中国、苏联、朝鲜战俘和中国平民被用于人体细菌和毒气实验。
“我家个体超市总共20多名员工中,有8人被以盗窃判刑,2人被检察院决定不起诉……半年超市采购22万多个鸡蛋,就丢了108000多个……”
也明白 都有过委屈不公平 听过太多太多可怕的故事了 如果在得不到援助的情况下被捂嘴 而施暴者不停息的愈演愈烈 不论职业不论年纪不论男女我认为都是不对的 逼着破开伤疤来证明“不是想不开”“不是承受力太小”“不是不满足” 这很离谱。重视心理治疗。真的 很重要。后悔是没用的情绪。感恩所有的在乎 因为爱又活了一次。
很多人说蜂蜜能养颜、通便、养生、提高免疫力,建议“每天早上一杯蜂蜜水”,真的有用吗?蜂蜜的成分 75% 以上都是葡萄糖和果糖,另外 20% 以上是水分,仅有 0.5% 左右的成分可能与促进健康有关。
工作电脑私藏64G不雅视频被开除!员工:存了,但没看!赔我41万,还要一路告!
一员工在工作电脑中私存64G的不雅视频和图片结果被公司发现,公司怒将其开除!员工不服:我存了,但没看!公司是违法解除!双方闹至法院,结果会怎么判?一起看案例!事件回顾黄某于2007年7月2日进入上海某公司工作,担任软件测试工程师。
来源:人民网科普 流言:“苏打水是碱性的,可以碱化尿液,常喝苏打水能降尿酸,治疗痛风。”网上有传闻说,苏打水是碱性的,可以碱化尿液,常喝苏打水能降尿酸,治疗痛风。这让不少人信以为真,指望喝苏打水来降尿酸。流言分析并非如此。
《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4年)》自2025年1月1日起正式执行。目录共新增91种药品,其中包含了全球首个胰岛素周制剂诺和期(依柯胰岛素注射液)。2024年6月18日,诺和期在中国获批,一周注射一次,开启了胰岛素治疗的周制剂时代。
最近,中国人民南部战区在黄岩岛周边进行了一场不可以小看的:海空战备警巡这可真是一场“火力全开”的大秀!说白了就是在告诉世界:中国的领土主权不是你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